深圳如何成为“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充分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海南日报社、深圳特区报社联合举办“奋进新时代特区新使命——改革开放40年琼深党报融媒跨区报道”活动。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和生动实践,以此昭示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敬请关注。

8月17日,从深圳莲花山俯瞰深圳市民中心广场及周边商圈。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从小渔村到“一线城市”,深圳如何成为“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勇立潮头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金昌波
宽阔的珠江口东岸,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
潮涌的大鹏湾畔,盐田港货轮穿梭,东进战略全面发力;
从莲花山远眺,满目葱茏,城市的天际线不断“生长”……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深圳这座城市,总是散发着一种蓬勃向上发展的气息。
时间回到1980年,深圳和珠海、汕头、厦门一起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
沧海桑田。近40年间,深圳实现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华丽蜕变。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首站就是深圳,他在考察时指出,“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的背后,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团座谈发言时表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A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
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蛇口则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排头兵。
8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眼前一件件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小物件,很容易让人回想起当年的风云激荡。
改革开放之初,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向中央打报告,提出了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和建议;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1980年,深圳和珠海、汕头、厦门一起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1年,在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人们立起一块巨型标语牌,首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效率观和价值观。
岁月更替,特区的精神一脉相承。发端于蛇口的开放与创新精神,在这座城市扎根。多年来,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再到“来了就是深圳人”“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深圳一直领风气之先。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向世界郑重宣示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2015年1月,习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在‘四个全面’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为深圳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今天的深圳,已经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窗口。
经济跨越式增长——
1979年,深圳GDP仅1.97亿元,人均GDP为606元;2017年,深圳GDP达2.24万亿元,人均GDP为18.3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城市奇迹般崛起——
38年前,深圳人口仅33万,只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的楼只有3层。如今,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1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近1000栋,实现100%城市化。
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等国的水平;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当前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如果说,深圳曾以“三天盖一层楼”的建设速度闻名全国,那么,现在深圳正因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活力而扬名世界。

8月16日,在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超在展示公司研发的科技产品。 海南日报特派记者 李幸璜 摄
B 改革开放,一马当先
经济特区的初心是什么?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就是要求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发挥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
习总书记嘱托广东,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质。
从过去在全国率先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到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法检人员职业化改革,38年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体制改革“试验田”。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以来,深圳遵循中央的顶层设计,主动承接试点任务,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攻坚突破——
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制定总体方案和“三去一降一补”5个专项行动计划;大力简政放权,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在全国率先试点商事制度改革;强力推进强区放权、土地管理、国资国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攻坚,积极探索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
一组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成立至今,前海蛇口自贸区共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其中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2项在广东省复制推广、79项在深圳市复制推广。通过充分激发自贸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活力,深圳再一次走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列。
扩大开放,深圳以广阔胸怀接轨国际、拥抱世界。据悉,目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84座友城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圳的国际“鹏友圈”越来越大;而在深圳成长起来的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合作,让世界爱上“中国智造”。
深圳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杨立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主要推动力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深圳最大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它像一块磁石,把所有资源都吸引过来。”
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以来,改革开放正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
C 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
对经济特区而言,时代一新,其命惟新。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这种形势下,经济特区如何继续“特”下去,如何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大潮,如何继续做到一马当先、走在前列?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
伟大思想,指引征程。深圳市委提出,深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中勇当尖兵。
深圳是有底气的。近40年间,深圳的发展充分印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只要牵住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下好创新发展这步先手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兴办华为等科技型企业起步,先后经历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让世界见识了“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建市之初,大学、科研院所数量都是“零”,科技资源“一穷二白”。而现在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个,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9%。
据统计,2017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可以说,现在的深圳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绿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伟中表示,深圳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部分领域的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这件事越早做越好,而且要耐得住性子、舍得投入,“补齐这个短板,还得靠改革。”
“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中勇当尖兵”,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深圳发展蓝图已绘就: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从莲花山俯瞰深圳市区,高楼林立,一片繁华。莲花山公园里,一尊名为“自我完善”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大力士右手挥舞着锤子,砸向左手握住的凿子,锲而不舍地雕刻自身。
这是属于改革者的特有气质。
(本报深圳8月28日电)
一份来自中国企业的可持续行动宣言
- “中国企业将以更大雄心、更高标准践行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与品牌。” 9月4日,“创建可持续品牌”愿景倡议在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隆重发...
百亿级企业为何把街镇当福地
- “这里是我们的福地。公司扎根闵行梅陇镇20年来,中国区销售额实现了从2000万到100亿的跨越,增长了500倍。”说这话的,是德资企业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


